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总工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
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总工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
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总工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青海日报融媒体(méitǐ)记者 王菲菲
立夏时节(shíjié),生机盎然。
5月8日,记者走进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(qiáotóuzhèn)的桥头发电公司,厂区内施工繁忙,塔吊钢架高悬,焊接火花(huǒhuā)闪耀,百米高的主厂房宛如一座“钢铁森林(sēnlín)”在(zài)阳光下熠熠生辉,三千多名工人在钢筋间忙碌穿梭,进行设备安装、钢筋绑扎、焊接、搭建(dājiàn)外墙保温等作业,用双手编织出“钢铁森林”的坚固骨架,飞舞(fēiwǔ)的焊花在蓝天白云下融汇成一幅干劲“满格”的建设图景。
青海省投3×660MW“上大压(shàngdàyā)小”火电项目建设现场。
作为青海省稳经济基本盘的(de)重点项目,青海省投(tóu)3×660MW“上大压小”火电(huǒdiàn)项目是亚洲海拔最高、装机容量最大的660MW级火电机组工程,是高海拔、高比例燃用高碱煤的首家(shǒujiā)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,也是青海电网750kV系统最大的火电电源。
穿梭于施工现场,各项工程鳞次栉比,井然有序,青海(qīnghǎi)桥头发电生产副总经理孟建华指着1号(hào)机组的锅炉说:“截至目前,1号锅炉已经完成水压试验,正在进行受热面和热力系统管道(guǎndào)保温、动力电缆敷设和控制电缆敷设以及系统设备调试试运工作。5月份有两个重大节点实现(shíxiàn),要(yào)完成1号锅炉空气动力场试验和完成1号锅炉化学清洗(qīngxǐ)工作,确保1号机组在7月30日实现投产发电目标。”
青海省投3×660MW“上大压小”火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人(gōngrén)正在焊接(hànjiē)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菲菲 摄
如此重大的项目,其建设历程充分体现了“省投速度”。2016年2月,桥头发电公司(gōngsī)将原有5×12.5万千瓦机组(jīzǔ)(jīzǔ)拆除,在原址上采用“上大压小”模式,就地(dì)规划(guīhuà)新建3×660MW机组。首台机组计划7月30日转商运,工期22.5个月,#2机组间隔3个月,#3机组间隔12个月。
青海(qīnghǎi)省投3×660MW“上大压小”火电项目建设现场(xiànchǎng)工人正在作业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菲菲 摄
“我从事行业二三十年了,这个项目建设不仅效率高(xiàolǜgāo),国产化程度也高。”孟建华(jiànhuá)感叹,“尤其是处于高原地区,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,一些建设环节需要(yào)‘量身定制’,比如我们(wǒmen)的锅炉就要比平原地区的更大,因为高原空气含氧量少,所以对空气的需求量就更大一些,所以锅炉就要做大,配套(pèitào)的辅机也要进行高原修正。”
提起火电厂(huǒdiànchǎng),大多数人脑海中生出这样的(de)印象来:排放有害气体、消耗大量资源、机器高分贝轰鸣……但这个项目可不一样,建成后将(jiāng)用等离子点火方式(fāngshì)取消(qǔxiāo)柴油助燃、冷却方式由氢冷改为双水内冷,降低爆炸隐患,烟气脱硝剂从液氨改为尿素,做到“无油无氢无液氨”,既安全、又环保。
青海(qīnghǎi)省投3×660MW“上大压小”火电项目建设现场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菲菲 摄(shè)
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追“新”逐“绿”,孟建华(jiànhuá)向记者介绍:“通过高效施工组织,编制各级网络进度计划,保障人力资源、机械资源、设备(shèbèi)材料供应及设计出图等(děng)环节协同(xiétóng)。项目应用多项新技术,如中水深度处理利用、国产化设备应用、双层等离子点火、数字化煤场(méichǎng)等,提高了环保水平和自动化程度。”
在火力发电厂中,循环水(shuǐ)系统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。提到中水利用,记者好奇问道:“水从哪里(nǎlǐ)来?”
“为达到高效环保的目的,全厂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城市中水。”孟建华介绍(jièshào)。原来,来自大通县污水处理(chǔlǐ)厂中水,首次应用(yìngyòng)改良型(xíng)诱晶软化技术处理中水,就成为火电厂绿色发电的工业用水,年取水量将达到406.4×104m3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,同时,全厂实现废水“零(líng)”排放。
从传统高排放(páifàng)高污染的(de)火电厂转变为环境友好的“绿色电厂”,该项目烟囱出口烟尘、二氧化硫等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;项目建成投产后较原来小机组(jīzǔ),每年预计减排二氧化硫8278吨(dūn)、氮氧化物20466吨……
能源(néngyuán)逐“绿”,发展(fāzhǎn)向“新”。青海省(qīnghǎishěng)投始终坚持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,肩负青海省能源发展和产业“四地”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,对优化系统电源结构,提高系统调峰能力,促进新能源更(gèng)大规模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
稿件来源(láiyuán):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(shēngmíng)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(suǒyǒu)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,违者必究!
青海日报融媒体(méitǐ)记者 王菲菲
立夏时节(shíjié),生机盎然。
5月8日,记者走进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(qiáotóuzhèn)的桥头发电公司,厂区内施工繁忙,塔吊钢架高悬,焊接火花(huǒhuā)闪耀,百米高的主厂房宛如一座“钢铁森林(sēnlín)”在(zài)阳光下熠熠生辉,三千多名工人在钢筋间忙碌穿梭,进行设备安装、钢筋绑扎、焊接、搭建(dājiàn)外墙保温等作业,用双手编织出“钢铁森林”的坚固骨架,飞舞(fēiwǔ)的焊花在蓝天白云下融汇成一幅干劲“满格”的建设图景。
青海省投3×660MW“上大压(shàngdàyā)小”火电项目建设现场。
作为青海省稳经济基本盘的(de)重点项目,青海省投(tóu)3×660MW“上大压小”火电(huǒdiàn)项目是亚洲海拔最高、装机容量最大的660MW级火电机组工程,是高海拔、高比例燃用高碱煤的首家(shǒujiā)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,也是青海电网750kV系统最大的火电电源。
穿梭于施工现场,各项工程鳞次栉比,井然有序,青海(qīnghǎi)桥头发电生产副总经理孟建华指着1号(hào)机组的锅炉说:“截至目前,1号锅炉已经完成水压试验,正在进行受热面和热力系统管道(guǎndào)保温、动力电缆敷设和控制电缆敷设以及系统设备调试试运工作。5月份有两个重大节点实现(shíxiàn),要(yào)完成1号锅炉空气动力场试验和完成1号锅炉化学清洗(qīngxǐ)工作,确保1号机组在7月30日实现投产发电目标。”
青海省投3×660MW“上大压小”火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人(gōngrén)正在焊接(hànjiē)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菲菲 摄
如此重大的项目,其建设历程充分体现了“省投速度”。2016年2月,桥头发电公司(gōngsī)将原有5×12.5万千瓦机组(jīzǔ)(jīzǔ)拆除,在原址上采用“上大压小”模式,就地(dì)规划(guīhuà)新建3×660MW机组。首台机组计划7月30日转商运,工期22.5个月,#2机组间隔3个月,#3机组间隔12个月。
青海(qīnghǎi)省投3×660MW“上大压小”火电项目建设现场(xiànchǎng)工人正在作业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菲菲 摄
“我从事行业二三十年了,这个项目建设不仅效率高(xiàolǜgāo),国产化程度也高。”孟建华(jiànhuá)感叹,“尤其是处于高原地区,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,一些建设环节需要(yào)‘量身定制’,比如我们(wǒmen)的锅炉就要比平原地区的更大,因为高原空气含氧量少,所以对空气的需求量就更大一些,所以锅炉就要做大,配套(pèitào)的辅机也要进行高原修正。”
提起火电厂(huǒdiànchǎng),大多数人脑海中生出这样的(de)印象来:排放有害气体、消耗大量资源、机器高分贝轰鸣……但这个项目可不一样,建成后将(jiāng)用等离子点火方式(fāngshì)取消(qǔxiāo)柴油助燃、冷却方式由氢冷改为双水内冷,降低爆炸隐患,烟气脱硝剂从液氨改为尿素,做到“无油无氢无液氨”,既安全、又环保。
青海(qīnghǎi)省投3×660MW“上大压小”火电项目建设现场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菲菲 摄(shè)
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追“新”逐“绿”,孟建华(jiànhuá)向记者介绍:“通过高效施工组织,编制各级网络进度计划,保障人力资源、机械资源、设备(shèbèi)材料供应及设计出图等(děng)环节协同(xiétóng)。项目应用多项新技术,如中水深度处理利用、国产化设备应用、双层等离子点火、数字化煤场(méichǎng)等,提高了环保水平和自动化程度。”
在火力发电厂中,循环水(shuǐ)系统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。提到中水利用,记者好奇问道:“水从哪里(nǎlǐ)来?”
“为达到高效环保的目的,全厂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城市中水。”孟建华介绍(jièshào)。原来,来自大通县污水处理(chǔlǐ)厂中水,首次应用(yìngyòng)改良型(xíng)诱晶软化技术处理中水,就成为火电厂绿色发电的工业用水,年取水量将达到406.4×104m3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,同时,全厂实现废水“零(líng)”排放。
从传统高排放(páifàng)高污染的(de)火电厂转变为环境友好的“绿色电厂”,该项目烟囱出口烟尘、二氧化硫等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;项目建成投产后较原来小机组(jīzǔ),每年预计减排二氧化硫8278吨(dūn)、氮氧化物20466吨……
能源(néngyuán)逐“绿”,发展(fāzhǎn)向“新”。青海省(qīnghǎishěng)投始终坚持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,肩负青海省能源发展和产业“四地”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,对优化系统电源结构,提高系统调峰能力,促进新能源更(gèng)大规模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
稿件来源(láiyuán):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(shēngmíng)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(suǒyǒu)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,违者必究!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