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“怕赔钱”到“放手干”

体育正文 139 0

从“怕赔钱”到“放手干”

从“怕赔钱”到“放手干”

刚收完今年的第一茬西蓝花,武强县街关镇(guānzhèn)北谷庄村(zhuāngcūn)武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敬权,就盘算着第二茬种植要扩大规模:“过去(guòqù)种菜怕(pà)赔钱,现在银行支持、保险托底、专家教技术,政府还帮找销路,咱就敢放手干了!”支撑这份底气的,是武强县打造的“村合作社+农业银行+保险公司+科技小院”产业帮扶(bāngfú)新模式。

该模式把银行、保险公司、先进种植技术“搬”到村头,通过金融(jīnróng)活水、风险保障、技术支撑与基层组织(jīcéngzǔzhī)的深度融合,破解(pòjiě)一些地方产业融资难、抗风险能力弱、缺技术的难题,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,探索出一条四方协同(xiétóng)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。

金融下乡:从“想贷贷不到(búdào)”变“钱等人”

武强是农业(nóngyè)大县,种植传统农作物附加值低,一些农户也想发展高效农业,但常会遇到困难:融资难,农户缺乏抵押物(dǐyāwù),不易(bùyì)申请贷款;抗风险能力弱,赚起赔不起;缺技术,种植高效作物心里没底。

驻在武强科技小院的中国农大学生在田间(tiánjiān)地头指导农户种植西蓝花

破局需要新思维。2024年初,武强县与定点帮扶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进行深入交流(jiāoliú),围绕种植产业帮扶,联合(liánhé)(liánhé)中华联合保险公司、中国农业大学,经过反复(fǎnfù)调研论证,创新构建“村合作社+农业银行+保险公司+科技小院”产业帮扶模式,探索(tànsuǒ)发展可持续、收益稳的种植产业。村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,农行提供(tígōng)金融活水(huóshuǐ),保险公司兜住风险,科技小院提供技术支持,四方联动、环环相扣,目标直指产业发展痛点。

“大面积种?没钱!种植技术?不会!咋弄?”新模式推行(tuīxíng)之初,一些(yīxiē)人有担心。

通过村党组织多番做工作,武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敬权成了“第一个(dìyígè)吃螃蟹的(de)人”。在李敬权的带动下,该县实施首批试种,整合了4个村、约100亩土地发展西蓝花(lánhuā)种植。项目刚启动,农行(nóngháng)的惠农政策就到(dào)了家门口—在每个村设立“金融(jīnróng)村官”,由村“两委”成员兼任,发挥基层党组织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的优势,精准对接农户贷款需求。

北谷庄村“金融村官(cūnguān)”、党支部书记王建涛,详细了(le)(le)解李敬权的贷款需求后,通过农行“e推客”平台(píngtái)推送贷款申请,仅用一天,20万元无抵押、无担保信用贷款就打到了李敬权账上。“真没想到这么快,钱就送到了地头!”

“金融村官(cūnguān)”制度是打通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关键。农行(nóngháng)武强(wǔqiáng)支行行长肖建文介绍,该行还在每个乡镇网点配备至少2名“金融服务员(fúwùyuán)”,每日进村(jìncūn)入户,确保服务下沉。对有贷款(dàikuǎn)需求的农户,提供5万-100万元无抵押、无担保信用贷款,同时在信用等级(xìnyòngděngjí)、额度提升和利率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优惠,并在3年期限内实行“一次授信、循环使用,按天计息(jìxī)、随借随还”,进一步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。一年多来,通过“e推客”平台直连银行,该县推荐贷款283笔、金额达1.42亿元,覆盖全县84%的行政村。

武强县首批试种的100余亩西(xī)蓝花当年获得丰收,亩均净收入2000余元,远超传统作物,惠及4个乡镇2006名村民。“这政策(zhèngcè)全链条兜底(dōudǐ),咱只管安心种地!”李敬权说。

保险托底:从“看天吃饭(chīfàn)”变“旱涝保收”

“种菜就是看天吃饭(chīfàn),跟着你们干,如果赔了怎么办?”这是新模式落地时农户问得最多(duō)的问题。农业的高风险性,是制约(zhìyuē)产业发展的无形枷锁。

武强县找到了(le)破题伙伴—中华联合保险公司。经过深入调研,该保险公司创新性地为种植产业(chǎnyè)提供“产量+销售价格”双重保障。更让农户(nónghù)安心的是,试点期间保费由该保险公司承担,农户“零成本”参保。首批承保97.4亩(mǔ),保额103万余元,为农户筑起了坚实的防风险(fēngxiǎn)屏障。

武强县五里屯村“金融(jīnróng)村官”(右(yòu))到农户家中现场办理金融服务业务

2024年底,受市场波动影响,西蓝花平均售价跌至1.8元(yuán)/斤,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2.2元/斤保障线。理赔(lǐpéi)程序迅速启动,首批10.23万元赔付款(fùkuǎn)在3个工作日内打入受损农户账户。“真赔啊!而且(érqiě)这么快!”收到赔款的种植户老刘感慨万千(gǎnkǎiwànqiān),“这‘定心丸’一吃,心里踏实了。”

中华保险衡水中心支公司(zhīgōngsī)副总经理高得峰解释了更深层的(de)风控逻辑:“科技小院的存在,是我们敢于承保的关键。”他说,科技小院提供的精准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(kēxuéguǎnlǐ),显著(xiǎnzhù)降低了灾害发生率和生产不确定性。同时,保险公司与衡水市气象局签订“气象+保险”协议,运用卫星遥感、气象预警等“硬科技”,强化风险减量管理,变单一事后赔付为事前(shìqián)预警、事中干预。“下(xià)一步,我们将探索价格险、产量险、收入险等多层次产品,织密(zhīmì)保障网。”

科技赋能:从“土法种田”变(biàn)“现代农业”

清晨在武强县南平都村,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秦倩与农民老陈并排蹲(dūn)在田埂上,捏着土块沟通施肥方案。这是驻在武强科技小院的中国农大师生(shīshēng)日常(rìcháng)的一个工作场景。

2024年,武强县与中国农大共建的科技小院落户南平都村,将先进农业(nóngyè)科技直接“种”在了田间地头(dìtóu)。

看似简朴的(de)(de)小院(xiǎoyuàn)实则是(shì)“田间实验室”。科技小院的实验台上,土壤养分分析仪、水质检测设备一应俱全;一排排实验种苗郁郁葱葱,盆上详细标注着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数据。“我们正在试验施用纳米硼来减少(jiǎnshǎo)化肥用量,目标是减肥、增效、提质。”中国农大学生柳欣怡仔细地记录着苗情(miáoqíng)。她的工作就是为当地开展土壤改良提供精准的测试数据。

武强县北代镇南平都村(cūn)出产的西蓝花装车运往市场。

科技小院的作用还在于“零距离”服务(fúwù)。中国农大师生团队长期驻村,开办“田间学校(xuéxiào)”,为农户开展面对面培训、手把手指导。从土壤改良、水肥一体化、病虫害绿色防控到最新科技成果的转化(zhuǎnhuà)推广,他们将技术以最直观(zhíguān)的方式传递给农民。

“往常就知道闷头多施肥,现在专家(zhuānjiā)教我们(wǒmen)按(àn)生长周期科学配比有机肥、叶面肥。”老陈黝黑的脸上满是兴奋,“今年不光产量稳,品相也更好!有技术撑腰,我们就放心了。”

田间种得好(hǎo),更要卖(mài)得好。为畅通销售渠道,在农行(nóngháng)天津分行的支持下,武强县联动海吉星公司落实“订单包销”,消除农户销售之忧;借助中国农业银行“兴农(xīngnóng)商城”线上平台,全县11家企业、140余款特色农产品入驻商城,努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。

产前,村合作社组织农户,整合土地与需求;“金融村官”精准对接,农行支持资金快速到位(dàowèi);保险公司同步介入,提供风险(fēngxiǎn)保障。产中,科技小院全程提供技术指导(zhǐdǎo)与培训,确保科学种植、提质增效;保险公司运用科技手段动态监测风险。产后,政府联动企业落实“订单包销”。“产前融资-产中保障-产后协销”的完整链条,彻底改变了以往“给钱给物”或单一技术支援的帮扶模式(móshì),几方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力,形成(xíngchéng)内生循环系统(xúnhuánxìtǒng),推动乡村产业向“自我造血”转变。“‘村合作社+农业银行+保险公司+科技小院’帮扶模式较好解决了乡村产业‘钱从哪来、风险咋控、技术哪找、谁来组织干(gàn)’问题。”武强县副县长崔小涛说,“接下来(jiēxiàlái),武强县将在巩固现有试点成果基础上(shàng),进一步在全县推广该模式。”(冯丽娜(fénglìnà) 李(lǐ) 晓)

从“怕赔钱”到“放手干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